新闻动态

别让你的孩子中了“心毒”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

 发布时间:2021-10-15 浏览次数:0

“每个生命都知道自己的使命和方向,我们的缺点是以为别人不清楚。”


——子涵


大家好,我是心理咨询师子涵,今天分享的题目是:《别让你的孩子中了“心毒”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》



1、孩子中了“心毒”


“你的孩子可能病了,Ta得的是心病。”

“怎么说?”

“这样说可能更好理解,但可能会考验你的接受能力。你的儿子确实病了,缘起孩子中了一种看不见的“心毒”。这种毒是一种慢性毒药。这种“心毒”用一句话概括就是:你得不到的让Ta得到,你曾经失去的让Ta补偿。”

“你的意思是我害了我的儿子?!有这么严重吗?”

我能感觉到,来访者惊愕中略带愤怒。也许我下药太猛了,但可能击中了要害。来访者以前并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谈话。

“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是成心这样的,你也一样。但是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无意中对孩子做了这样的事,包括我。”

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性来访者和我在咨询室里的一段对话。


2、一个母亲的忧虑


L女士,56岁,国企退休。儿子33岁,至今未婚,也没有谈过女朋友,房车都有,就差一个女朋友结婚。在本地来说,儿子已经过了适婚年龄,在交女朋友这个事情上毫无进展,她心急如焚,想了很多办法,屡试不爽,进入不了情感节奏。身为母亲的L,心理压力很大,吃不好,晚上睡不好,也不愿意去人多的地方,感觉特别没面子,很失败。

L通过朋友联系到我,看看我能否给她一些帮助。


3、穿着铠甲去约会


L说到儿子一次交女朋友约会的经历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
“儿子也相过亲。经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子,见过几次面,后来就不联系了。”

“不联系?能说的具体一点吗?”

“我儿子一般喜欢请女孩去茶秀喝茶。他挺能说的,会和女孩说很多,但是女孩一直没有话,好像对他说的话没有兴趣,见了几次面,再联系女孩,人家就不接电话了。后来也就不联系了。”

“儿子说的话女孩好像不感兴趣。”

“他估计只说他认为开心的事,和女孩可能关系不大。”

“你很了解儿子。”

“是。我感觉他挺能说的,但说的话女孩估计不爱听。”

“不爱听?”

“没感觉,和女孩关系不大,可能也说不到女孩心上吧。”

“感觉儿子好像在一个蛋壳里活蹦乱跳,外面有一层厚厚的铠甲。”

“我也感觉。他说的话不接地气,总是高大上,不会哄女孩子。可能需要突破吧。”

“也许正应了那句话:男不坏女不爱。”

“我也这样想。不然就太没意思了。”

“这是儿子和女孩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吗?”

“是。两个多月吧。”

“相处记录吗?”

“算吧。”


4、建立亲密关系最怕“我和它”


心理专家孙瑞雪写过一本关于育儿的书《爱与自由》。书中大致表达了这样的一个意思:人的成长中有两种需求,一种是爱的需求,也就是和所爱之人的融合共生,永不分离的需求和幻想;一种是追求独立自主,有充分选择自己人生的自由。我认为这两种需求相互促进发展。

L的儿子很显然在追逐爱的融合共生方面比较欠缺,缺乏力量,无法与心爱之人产生共情。而共情恰恰是成年人产生爱恋必备的心理能力。

表现在与女孩建立亲密关系方面,L儿子躲在自己的“壳”里,无法破壳而生,与女孩建立关系上的感觉,互动交流。

用一句话概括———“我只知道我要说什么,但我无法知道你需要什么”。


5、是谁“阉割”了孩子向外伸展的触角?


“能说说儿子情感交往吗?”

“儿子个子高,也帅气。高中时有一个女孩喜欢他,成天追他,我给儿子说不要理那种女孩子,专心学习,高中阶段太重要了。儿子也就不理会那个女孩了。”

“儿子蛮听话。”

“嗯,他小时候胆小,我有时会厉害他。后来上了大专,我给儿子说,大学学业很重要,不让他谈恋爱,怕影响他专业课学习,他也就没谈。后来我又鼓励他专升本。等到24岁毕业了,我让人家谈,人家告诉我30岁以后再说吧,我也没办法。现在都33岁了,他不急不慢,我反而受不了了。”

“这么看的话,孩子爱的触角好像就没有真正向外伸展过,或者说,曾经尝试伸展,却被妈妈不允许和限制。”

“你说的是。他爸爸也这么说,说我管的太多。现在想想真是后悔,只想让他好好读书。看来……唉,你说怎么办?”


6、情感的“花期”不容错过


喜欢异性,或被异性喜欢,这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自然、最朴素、最真实、最可贵、最重要的一种感觉、一种情感,也是一种需要不间断成长的心理能力。

曾奇峰诙谐的说,“恋爱就是练爱,具体说就是练习如何更好的爱”。我非常赞同这样的说法。

喜欢就像爱的种子,借助感觉的激励促进,在青春美好年华最终尽情绽放。我喜欢把这种绽放称之为人生的“花期”———人生最美、最耀眼、最有价值感的黄金时光。

记得有位心理学家家说过,不管是谁,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15分钟最闪亮最耀眼的“高光”时刻,每个人都不愿错过。

可惜,这个男孩错过了。

错过了,即使再施肥浇水,再用力费心,给予阳光雨露,再也难以绽放。

为人父母谨记:有些错过是不可逆的。


7、“心毒”从何而来


“我肯定,你限制孩子情感交往是为孩子好。”

“我是这样想的。但……事与愿违。”

“我们做父母的,有时很少想到这样做的原因和后果。”

“唉,现在后悔好像也没有用。”

“是的。没有后悔药,时间也无法倒流。”

“小时家里姊妹多,那会父母好像也没有特别限制我什么。也没有像大家想象的60年代年轻人保守封建呀什么的,不敢拉手,亲嘴怀孕之类,其实很多人没那么无知胆怯。”

“很显然,你在思考限制儿子的原因。”

“是。有时感觉进入了迷雾,很迷茫,很矛盾。”

“能想象。你的学历是什么?”

“不好意思说,小学。很没面…子…”

“不用担心,我不是唯学历论者,学历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。羡慕上大学有文化的人吗?”

听到这句话,来访者眼圈湿润了,轻咬着嘴唇,泪水模糊了双眼,从脸颊上流淌下来。

长时沉默……

L先开口说:

“我爸在我十二岁就生病去世了,我家里姊妹多,我姐姐上了初中,我弟弟上了高中,我就上了个小学,就帮家里干活了。我还有个妹妹,初中毕业。我从小就感觉没文化很可怕,感觉被人看不起,笑话。我有个信念,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出人头地,好好读书上大学……”

“孩子专升本,也是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之下完成的。”

“是。有时看到儿子努力的样子,感觉孩子很可怜,没必要这样。有时一想又感觉不读书怎么办?没有出路。”

“你很焦虑,也很矛盾。”

“嗯,……我有时都不敢往下想。没学历很可怕,我害怕孩子像我一样,只会干一些蛮力活,被人看不起,感觉和别人不一样,低人一等。”

“甚至有些恐惧。”

“就是。”

“你得不到的让Ta得到,你曾经失去的让Ta得到。孩子为你而活。”

L掩面痛哭。

……


8、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


心理学认为,世界上只有两种关系。一种是“我和你”;一种是“我和它”。

“我和你”建立的是一种无条件的爱的关系,这种爱亲密无间,自然流畅;

“我和它”建立的是一种把对方当成实现自己期望或愿望的工具,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。这种关系有显著浓郁的利用和功利色彩。

很显然,L和儿子建立的是一种“我和它”的关系。这种关系把儿子牢牢地锁在“没有知识学历很可怕”的“壳”里,儿子被拉上了母亲对抗焦虑的“战车”负重前行。孩子的一部分个人功能被母亲利用和牺牲。为此,母亲无形中阉割了孩子一切和异性交往的能力,这是代价。

该有“喜欢”的年龄,隔离了“喜欢”的种子生根发芽。该到花期,却从未有过绽放。这是一个“壳”。随着岁月流逝,这个“壳”变成了一个铠甲,严重限制了一个成人感觉,造成建立亲密关系严重困难。其实,L儿子被卡在了坚硬的“壳”里自说自话,难以和异性感觉共融互通,建立亲密关系。

很显然,L利用了自己的孩子抵御了恐惧的威胁。这一点任何一个父母都难以接受这个事实。

但,这确实是个不容置疑的事实。

一个孩子,从小背上背一个“恐惧的母亲”,艰难的单条腿前行,人性中美丽的爱的风景对他来说都成了毫无意义的摆设,生命失去了匆蓉岁月的本色,继而黯然失色。


9、痛哭即是告别


生命不甘于如此,生命需要心理上的破壳而生。所以才有了L和我的遇见。

我想,L掩面痛哭,哭自己,哭命运,哭孩子……

痛哭,就是和过去的不甘、恐惧、愧疚、自责的“内心的小孩”和受伤无助的“内在的母亲”告别,和曾经的“旧我”说再见。

因为,哀伤,意味着告别。

我知道,眼前的路还有很长,不过,L已经开始。

如果说命运有一个恰当的馈赠的话,那无疑是“新开始”。

图片.png









留言咨询

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