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喜欢“告黑状”?这样的心理不阳光更不简单|子

 发布时间:2021-10-20 浏览次数:0

一位妈妈来访者说:


“张老师,我女儿九岁,我感觉她太爱管闲事了,经常说这个同学上课说话,那个同学打人,借东西不还,还特别爱向老师告状。感觉她的事真多。我就说,你把自己的事情管好,别管别人的事。我说了后又感觉好像不对劲,你说这种情况怎么办?”




我想,很多家长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。


1、热心人越来越少?


现在社会,多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少,站在人性发展的角度,这并不乐观。


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,有四个方面的原因。


一是,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,“自扫门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”,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的观念。


二是,应试教育的影响,家庭教育中,不少父母会给子女灌输“少管窗外事,只读圣贤书”的想法。


三是,一些人生来就怕麻烦,怕事。有些父母出于心理上的“安全控制”,孩子这也不能干,那也不能干,总担心出安全事故。 


四是,别有用心的人会“碰瓷”,嫁祸于人。更有甚者,好心帮忙做好事,却被讹诈,摊上官司。


这些观念有些会导致社会关系冷漠疏离,有些会让孩子社会性发展受限,有些会导致孩子胆小怕事,过于谨小慎微,有些会造成“好人没好报”恶劣的社会舆论氛围,热心人越来越少。


所以说,这并不乐观。


2、限制"管闲事"影响对生活的兴趣


从心理层面来说,“管闲事”是一个人天生的能力。


一个孩子,从小就有一种“健康自恋”的成长需求。认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与自己有关,认为很多“闲事”自己都有能力搞定管好。如果这方面能力受到限制,受到打压,孩子的自恋就会受挫。


自恋受挫,这将会影响孩子对整个世界的兴趣。


心理学家维蕾娜•卡斯特说,“兴趣也是一种情绪,在我们孩提时代可以到处多管闲事的时候就形成了兴趣,如果很早就让一个孩子明白他不能多管闲事,而只能关注极少的事情,那么兴趣得到的就不是刺激,而是禁止”。


这也就能够解释,为什么一些人生活中,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感觉生活了无生趣,整天可以无所事事,也没有追求,失去生活的热情和活力。这样的人很可能很小的时候,就被剥夺或限制了“管闲事”的能力。


3、小孩子天生有爱管闲事的兴趣


小孩最爱管闲事。一个集中的体现就是小孩子都喜欢“告状”。有弟弟妹妹的孩子向父母“告状”,告弟弟妹妹干了什么不恰当的“坏事”。班级里向老师告其他同学的状。有些孩子向警察叔叔告坏人的状等等。


一些孩子长着长着,Ta突然就不再“告状”了,说明孩子的这个成长时期基本完成,“那个劲过了”,他长大了,脱离了“告状”的幼稚期,具备了一种“告状”的能力,但是轻易不会运用这种能力。


而有些孩子上了高中还在“告状”,可能这方面成长受到压制,成长不足,延迟满足所致。最让人担心的是,有些孩子害怕“告状”,惧怕“管闲事”。


另外一个极端是,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这方面能力严重受挫,他就会在日后的成人世界里不断的“告黑状”,强迫性重复,失去理性的满足这种幼稚的心理需求———不断追求灭了别人病态自恋。


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下其中的情绪味道。


4、“管闲事”事关社会化成长


如果在大人父母看来,一些事似乎都是“管闲事”,就会无意中打压孩子对生活的兴趣。


一些父母会严肃带有威胁警告的性质告诉孩子,“不允许管别人的事,不然就……”。


一些父母会告诉自己的孩子,“不要当班长,班长管的事太多,影响学习”。


孩子听到这样的话,一般会感觉异常的疑惑、失落、沮丧。这种滋味,不共情到孩子,是很难体会的。


“管闲事”,这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心理需要。孩子通过“管闲事”来体验,什么事情与自己有关,什么事情能激发自身的兴趣,那些事事关和别人建立关系,那些事情于己于人,对于社会都有利等等。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(不是来自父母的焦虑)在权衡利弊。实际上在探索外在世界和自己的边界,进而不断扩充自我疆域。


雷锋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理想的利他主义者,具有牺牲自我、“小我”的集体乐观主义精神。


对于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来,“他很傻,别人的,集体的,社会的,这些与他有什么关系?多管闲事!”


很显然,雷锋小时候这方面的能力成长很足。“管闲事”,恰恰是一个孩子脱离“自我为中心”的、幼稚的、利己主义的过程,是社会化发展的表现。站在社会心理发展角度来看,它更是一个孩子利他行为的重要形成过程。


当然,我们不提倡,无畏无知的利他行为。比如,自己不会游泳,却去营救一个落水的人,营救者、落水者都有可能失去宝贵生命。这样的社会行为造成的悲剧不胜枚举,应该被制止。


心理学认为,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“高度社会化的过程”。我想补充一下这句话,一个人的成长也是个性化形成的过程。这两个发展过程,可以并行不悖,相得益彰。


5、告别创伤


“多管闲事是孩子正常的成长需要,不让孩子管闲事可能是你的焦虑。你担心什么?”


“我想让她分清主次,不然会耽误学习。”


“嗯,我能感觉到,你有这个担心。”


“我该怎么办?”


“你先体会一下,你九岁的时候,这方面你是怎么做的?”


“我只记得我妈不让我管闲事,她经常嫌我事多。”


“如果管了呢?”


“嗯,我……”


此刻,来访者流下了伤心的泪水。


我知道,这是成长的创伤。

图片.png

图片.png


留言咨询

网站首页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